【资料图】
4月24日上午,全国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
4月24日上午,全国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2023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1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在此次活动中透露,近年来,中国职业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职业健康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健全、职业健康监测和风险评估不断规范、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持续推进,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2022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比2017年下降58%,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在今年的宣传周期间,上海和全国各地将围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开展宣贯阐释,宣传“国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和各地依法治理职业病危害、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开展职业病诊疗康复、落实职业病患者救助政策、维护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的实践经验和创新做法,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职业健康法治意识。
职业病防治工作离不开一套系统而完善的职业健康危害监测网络,针对上海如何开展职业健康危害监测,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上海市疾控中心牵头建立健全了市-区-社区三级监测网络,同时建立完善了科学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测评估体系,主要开展职业人群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
孙晓冬进一步表示,在人群监测方面,既关注传统职业病危害,从2014年起组织开展职业病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目前覆盖上海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也关注现代高强度快节奏工作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新型职业危害,自2018年起在全国率先开展重点行业工作相关骨骼肌肉疾患及其不良工效学因素监测,目前已拓展至覆盖全市16个区,另外还开展包括医务人员、教师和流水线作业工人等在内的重点人群职业紧张监测。同时,自2009年起建立全国首个省级中毒病例监测网络,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而在场所监测方面,孙晓冬表示,2009年起,上海市疾控中心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主动监测,通过连续多年的主动监测干预,工作场所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同时,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自2021起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工作场所粉尘、噪声和化学毒物等职业危害在线监测预警,推动职业健康监测智能化转型,截至2022年底,已覆盖9个非中心城区13个重点行业部分代表企业工作场所,2023年将继续扩大监测覆盖范围。
“目前,上海市疾控中心正在建设市级职业健康监测大数据风险评估中心,构建职业健康大数据库,开发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和模型建设风险评估信息平台,实现实时预警预测和实施同步决策管理,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上海建设。”孙晓冬说。
责任编辑: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