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获悉,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伴随疫情应对方式从“防”转“治”,政策强调加快补齐医疗资源短板弱项,医疗新基建成为后疫情时代医疗建设的主旋律。财政支持下,专项债、财政贴息贷款等融资模式日趋多元,预计总投资规模或将达万亿级。以下两条逻辑主线值得关注:一方面,伴随2023年初医院建设竣工潮的到来,预计下游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将随之受益。另一方面,政策前期力推ICU扩容提速,预计将撬动相关医疗设备市场空间114-136亿元左右。
中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后疫情时代医疗资源补短板不容忽视,医疗新基建进程按下加速键。
新冠疫情再次暴露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短板、弱项,包括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匀等。2022年年底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以来,《关于印发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印发强调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催化医疗新基建进程,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本轮医疗新基建更加强调全面推进各级医院建设。
传统分级诊疗思路下,社会办医长期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而公立医院的发展则相对受限。在经历疫情感染高峰后,大型公立医院在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上的地位得到确认。2021年,公立医院在执业医师数量、床位数方面的占比分别达到80.2%、70.2%。政策对于公立医院扩张的约束开始出现松动。本轮医疗新基建既包括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又包括推动省级优质的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
央地财政是本轮医疗新基建的出资主力,专项债、财政贴息贷款等融资模式日趋多元。
通过梳理,本轮医疗新基建的财政投入方式包括:一是专项债,2022年发行金额突破3500亿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仅330亿元;二是设备财政贴息贷款,总额度或超2000亿元,今年一季度医疗设备采购环节有望受益明显。
此外,政府近年来开始试水公立医院PPP项目,但从目前的效果看,项目回报机制和扶持机制仍需完善。
根据政策目标口径测算,医疗新基建总投资规模或达万亿级。
根据《“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及千县工程等其他规划提出的政策目标,按政策目标口径测算,若中央负担总投资额30%/40%/50%,对应“十四五”医疗新基建总投资规模或达13367/10026/8020亿元。假设中央负担总投资额40%,该行预计下游医疗设备投资规模可达2005亿元。
一方面,多数医疗新基建项目已进入土建阶段,伴随2023年初医院竣工潮到来,预计下游医疗设备采购将随之受益。
2021年全国医院建设立项612项,数量显著高于往年。同时,根据中国建筑披露,该公司2021年医疗设施类房建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超60%。通常而言,大中型医院建设的完整周期一般为2-3年,预计下游医疗设备采购或逐步受益。
另一方面,ICU建设是后疫情时代反思补齐疾病防治短板的重要内容,政策前期力推ICU扩容提速。
从海外疫后恢复特征来看,疫情普遍呈现“一大多小,先大后小”的特征,ICU扩容不能忽视。此前中央印发多个文件强调推进ICU建设,并且针对各级医院给出具体目标。若单个ICU单元配置成本为50-60万元,预计将撬动相关医疗设备需求达114-136亿元。
此外,该行测算,截至2022年底,全国三级医院ICU医师缺口至少有4.9万人,护士缺口至少10.3-16.8万人,专业医护培训尚需同步跟进。
风险因素:
政策不及预期的风险;疫情发展超出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下一篇:最后一页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鉴于目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为维护广大考生健康安全,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河南省原定于6月11日
尖嘴猴腮是人们对猴子的固有认识,但凡事都有例外,最近,郑州市动物园就有一只猴因长着一张方方正正的脸,被送外号人脸猴,其独特的长相令
中原区民政局提醒:尽量避免扎堆,只要感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5月20日因谐音我爱你,成为很多新人眼中寓意美好的好日子。为满足准新人们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为感悟中华文化享受美好旅程。记者今日从省、市文旅部门获悉,为进一步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
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位于河南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隋唐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
想要了解郑州这片沃土流淌着的文化脉络吗?想要寻找郑州是最早中国历史起源的佐证吗?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由郑州市委网信办指导,新浪河
5月18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6例(轻型),其中延边州3例,白山市3例(含2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
2022年5月18日0—24时,天津市新增7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4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